为全面落实省市委关于建设创新浙江、创新杭州的部署要求,扎实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“两篇文章”,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、全国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建设,现办“大走廊杯”2025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
参赛项目属于智能物联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绿色能源等产业生态圈和通用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、类脑智能、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,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两大序列,需具备以下条件:
(一)初创组参赛项目
1、参赛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至少有1名为在站或已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,且年龄不超过45周岁;
2、参赛项目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和科技自立自强要求,成果、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和市场需求,已具有样品、履行服务合同或形成其它可就地转化的创新成果,至报名截止时尚未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或登记注册时间不超过2年;
3、参赛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,对参赛项目拥有合法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,无违反竞业禁止、保密约定等情况;如发现抄袭、盗用、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,即丧失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(二)成长组参赛项目
1、参赛项目至截止报名时已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,登记注册时间满2年且不超过5年,且2024年度营业收入在2亿元人民币以内,至少拥有一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,经营规范、社会信誉良好、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;
2、参赛项目负责人或股东成员中至少有1名为在站或已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,年龄不超过50周岁;
3、参赛项目符合高质量发展导向和科技自立自强要求,拥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,具有创新性的产品、技术或完整的商业模式;
4、参赛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,对参赛项目拥有合法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,无违反竞业禁止、保密约定等情况;如发现抄袭、盗用、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,即丧失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参赛人员应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恪守科学道德,有严谨的治学态度、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创新精神,科技创新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:
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,具有较大科学价值或应用前景;
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、工艺、材料及其系统等方面做出重要技术发明,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,经实施已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;
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,完成科学技术创新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,创造出显著经济效益;
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,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,经过实践检验,创造出显著社会效益;
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阐明现象和发展规律,对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,取得显著社会效益。
大赛按创新项目的专业领域划分为智能物联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绿色能源、综合领域等六大专业领域进行比赛。
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发布项目征集公告,组织国内外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新型研发机构、概念验证中心、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推荐优秀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,按照项目报名推荐情况设置相应分赛道。
初赛采取专家书面评审形式,预设智能物联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绿色能源、综合领域等专业赛道,各赛道遴选10个左右项目(初创组、成长组各50%左右)进入复赛,进入复赛项目总数控制在60个左右。
复赛采取“路演+提问交流”形式,组织相关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,对参赛项目分赛道进行评审,按照项目评分确定进入决赛项目名单,总数控制在30个以内(初创组、成长组各50%左右)。项目评审采取择优原则,可基于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,对各赛道入选名额适当进行平衡调度。
决赛分为成长组、初创组两个序列(不分设专业赛道),采取“公开路演+专家提问+分别打分”形式,评选出金奖、银奖、铜奖,其中金奖不超过决赛项目数的20%,银奖不超过决赛项目数的30%。决赛期间将组织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对接会等活动,为参赛项目和博士后团队“一对一”做好落地服务。
主办单位: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、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
承办单位: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;
协办单位:西湖区委人才办、余杭区委人才办、临安区委人才办,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局、未来科技城管理局、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局、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长三角中心、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有限公司;
战略合作伙伴单位: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